河圖洛書圖

河圖洛書是什么?_?圖片?

索詞條

河圖洛書

[hétúluòshū]

我國古代文明圖畫

更多義項

更多圖片(6張)

河圖與洛書是我國古代撒播下來的兩幅隱秘圖畫,向來被覺得是河洛文明的濫觴。河圖洛書是漢族文明,陰陽五行神通之源。最早記錄在《尚書》之中,其次在《易傳》之中,諸子百家多有記敘。太極、八卦、周易、六甲、九星、風(fēng)水、等等皆可追源至此。《易·系辭上》有:”河出圖,洛出版,圣人則之”之說。追答

    搭檔,希望能幫到你,適意能不采用

    河圖洛書有看的懂的嗎

    許多人都說看不懂河圖洛書這兩幅圖,像天書相同找不到暗碼,其實很簡略,萬物可是陰與陽之間的聯(lián)系,若用一個符號來表明,也可以就簡略分析的多,陰為負(—)陽為正(+)。河圖與洛書,其實為一對,河圖為陰,洛書為陽,怎樣得來的呢,圖中河圖的數(shù)值為-5,洛書的數(shù)值正好相反為+5.公式如下:

    兩圖中都有兩種顏色,一種是奇數(shù)的白色,一種是雙數(shù)的黑色。

    一陰一陽之謂道,太極生陰陽兩儀,陽為奇數(shù)為正數(shù),陰為雙數(shù)為負數(shù),辣么河圖如下:

    +7-2=+5

    -8+3=-5-10+5=-5-4+9=+5

    +1-6=-5

    河圖上反響的是事物敵對同一的聯(lián)系,陰陽互根,惡馬偽君子騎,凹凸對應(yīng),左右對應(yīng),里外對應(yīng)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陰陽相吸,剛?cè)岵鍟弦c反響的是世界人之間的聯(lián)系,要點在人。

    河圖告知咱們,看問題可以從各個不同視點,對應(yīng)的絕對值都是相等的:里對外|+3-4|=|-8+9|=1,|-2+1|=|+7-6|=1,|-2-4+1+3|=|+7+9-6-8|=2,側(cè)對側(cè)|-8+7+3-2|=|+9-6-4+1|=0,|+7+9-2-4|=|-8-6+3+1|=10.上半片面臨下半片面|-8+3-10+5-4+9+7-2|=|-8+3-10+5-4+9+1-6|=0,左對右便是零,等等,還有許多,有愛好的搭檔可以自己算一下。

    第二張圖正好調(diào)了方位,隱去了陰10,成為了米字形的幾許圖,也就從本來的四方位圖畫的方形擴大到圓形,洛書告知咱們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聯(lián)系,人與世界之間的聯(lián)系,人生與世界之間,+5在中心為人,上為天為陽,下為地為陰,人的凹凸左右都是陽氣圍住,可是也不能疏忽陰氣也會從四面八方襲來,人與世界互動,天陽|-4+9-2+5|=地陰|+5-8+1-6|=8卦,左右為四象,|-4+3-8+5|=|-2+7-6+5|=4象,左上對右下,|-4+9-2+5-8+3|=|-2+5-8+1-6+7|=3維,右上對左下,|-4+5-6+7-2+9|=|-4+5-6+1-8+3|=9全,還有許多其他的數(shù)可以加,也可以做減法,當(dāng)然也可以做其他運算試一試找到其他規(guī)矩,總歸,從這兩個圖中其實蘊藏著許多事物開展的規(guī)矩和其他的事理。

    洛書中陽與陽相加得:1+3+5+7+9=25,陰與陰相加得:-2-4-6-8=-20,陽+25減陰-20為陽+5,也便是人為正五。

    河圖陰與陰相加:-2+-4+-6+-8+-10=-30

    陽與陽相加得:1+3+5+7+9=+25

    就像正極與負極,正電與負電相同,正負陰陽相抵往后,河圖值:-30+25=-5。

    河圖的數(shù)值為陰為負數(shù),教會咱們看問題不能只看一面,或許外表,分析事物要全面全面,洛書的數(shù)值為+5,為陽為正,做人要中正謙恭,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

    什么是河圖洛書河圖洛書的由來

    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是華夏文明的源頭。《易·系辭上》說:“河出圖,洛出版,圣人則之。”這個圣人便是人類文明鼻祖宓羲。傳說宓羲氏時,有龍馬從黃河呈現(xiàn),擔(dān)負“河圖”;有神龜從洛水呈現(xiàn),擔(dān)負“洛書”。宓羲憑證這種“圖”、“書”畫成八卦,后來周文王又根據(jù)宓羲八卦研討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,并別離寫了卦辭。河圖與洛書是我國古代撒播下來的兩幅隱秘圖畫,向來被覺得是河洛文明的濫觴。

    2014年11月11日,河圖洛書傳說經(jīng)國務(wù)院容許參與第四批國度級非物質(zhì)文明遺產(chǎn)名錄。

    河圖、洛書是中華文明、陰陽五行神通之源,漢代儒士覺得,河圖便是八卦,而洛書便是《尚書》中的《洪范九疇》。河圖、洛書最早記錄在《尚書》之中,其次在《易傳》之中,諸子百家多有記敘。太極、八卦、周易、六甲、九星、風(fēng)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。

    《易·系辭上》有:”河出圖,洛出版,圣人則之”之說。《周易》和《洪范》兩書,在中華文明開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職位,在哲學(xué)、政治學(xué)、軍事學(xué)、倫理學(xué)、美學(xué)、文學(xué)諸渠道發(fā)生了悠長影響。作為我國閱歷文明根由的河圖洛書,功不可沒。

    2014年12月洛陽市的河圖、洛書傳說正式中選國度級非物質(zhì)文明遺產(chǎn)名錄。[1]

    源流覓跡

    《周易》起源于宓羲八卦,宓羲八卦又源于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。到了宋代,大理學(xué)朋友們朱熹在其易學(xué)作品《周易轉(zhuǎn)義》中,第一次把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單列出來,并將其圖置于卷首,以九為河圖,十為洛書。后世大都學(xué)者覺得朱熹之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源出于宋代道士陳摶,朱熹是演繹陳摶之說而成。朱熹對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的開展進程有一個簡略的告知,說:“圖書之象自漢孔安國、劉欣、魏關(guān)朗子,明有宋康節(jié)先生,邵雍堯夫,皆謂如此,至劉牧始兩易其名,而諸家因之,故今復(fù)之,悉從其舊。”朱熹如是說,但到了清代,學(xué)者黃宗羲、胡渭等對宋儒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說均提出對立定見。往后,“河圖”、“洛書”就成了學(xué)術(shù)界一個長時間爭論不休的千載難解之謎。

    此文為祖父筆記文章,轉(zhuǎn)載需注明出處!


    隨機文章:

    發(fā)表回復(fù)

   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 * 標(biāo)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