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針對將來的好奇心,不論是哪一個時期都一直存有。終究假如能預見未來,那么就等同于上帝了。從古至今,有很多經典著作都對將來的預測分析。而我們今日說起的推背圖,便是精確度最大的推測神書了。那麼,依照相學的叫法,推背圖第三十三象丙申是推測那一段歷史時間呢?一起來看看一下吧!
推背圖第全文:第三十三象丙申
【讖曰】
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
主位分不清 十二地支無子嗣
【頌曰】
天長白瀑來 突厥人氣長盛不衰
藩籬多移去 稚子半可哀
推背圖白話分析:
本象推測清朝承繼中華民族國脈,總述清代中國國運。
1、解讖
【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】
“大河”:喻中華,中華大地。“水凈”:國脈變成清代。
“氣順則治”:含“順治”國號。字迷與寓意融為一體:既喻清朝自順治皇帝逐漸入主中原,又喻自順治時,中華逐漸氣順,由亂漸治。
【主位分不清】:清朝喧賓奪主,清朝女真各處,原歸屬于明代,為客。
【十二地支無子嗣】:“十二地支”,十二地支共12個,這兒喻指12。
皇太極1636年改國號為“清”,清代傳承他帝位的共10帝,再加上本質創辦人明太祖努爾哈赤,為12帝。
“子”:12地支之首。“無子嗣”:沒有第一個,喻第一帝努爾哈赤并不是清朝皇帝。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,1616年創建后金,是大清國的原名。
2、解圖:
圖上的一舟插八旗載10人從東北地區而成,喻指滿清八旗自東北地區進關,大清國自順治皇帝逐漸“統 氵臺”中華,現有10位皇上。
3、解頌
【天長白瀑來】:清朝自東北地區阿爾山一帶起勢,象飛瀑一樣奔向中華。
【突厥人氣長盛不衰】:清朝為突厥人,氣魄長盛不衰。
元朝便是突厥人(蒙古族)為君,清代也是胡主,謂之“突厥人氣長盛不衰”。
【藩籬多移去】:指康熙皇帝1673~1681年撤削三藩、長子縣藩亂。
清代斬獲中華后,分封制了三個建國的漢將降臣為王:吳三桂為平西王轄云貴,耿繼茂為靖南王鎮福建省,尚可喜為平南王守廣東省。康熙皇帝十二年撤三藩,吳三桂首先起兵叛變,耿精忠(耿繼茂的兒子)反于福建省,尚之信(尚可喜的兒子)叛于廣東省,三藩一度奠定長江以南,終被康熙皇帝長子縣。
【稚子半可哀】
“稚子半”:倒讀破譯——半稚子,滿清入關后的10帝中,有一半繼位時是不上十歲的“稚子”:順治,康熙皇帝,順治,光緒年間,宣統。
倒讀破譯在《推背圖》中較普遍,如:
第24象的“山厓海灘”:“山厓”是對宋代地名大全“厓山”的顛倒設迷。
本稿下一象也是有。
第三十三象講的是啥:清代立,傳十帝
時期換了,來執政中華的人國號曰“清”,應了“黃河水清”,那麼大河喻意在哪呢?大河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,大河就意味著著全部中華,清進關后第一代皇上號順治,又應了“氣順而治”。原本清朝乃明代的顧客,如今清兵入關,干了我國的皇上,變成我國的主人家,但漢族人并沒有變為顧客,由于歷經康熙大帝一生的武學文治,漢滿早已慢慢匯融在一起,變為“主位分不清”,滿漢一家。清代禪位十一世,又應了“十二地支無子嗣”,由于十二地支有十二支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已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今少了在其中的子,只剩余十一支,就暗示著清朝君主十一位。然后再看下面四句,清太祖努爾哈赤原據有松花江、鴨綠江、圖們江的地方,也就是阿爾山一帶,就應了“天長白瀑來”,即來自于阿爾山,自打五隨意體,以致于宋朝滅于遼,宋代滅于元,明代又滅于清,則應了“突厥人氣長盛不衰”。清圣祖康熙皇帝歷經長時間的勤奮,削平了吳三桂、耿精忠、尚可喜三藩,則應了“藩籬多移去”。清人入主中原,漢族人都需要剃掉上半部秀發,像個小孩童一般,因此 叫“稚子半可哀”。再看圖片上的預兆,船從海上來,暗示著清人進到大河,進到中華,更令人嘆服的是,船里插著八面旗子,一千多年前的李淳風,連清人的八旗與八旗子弟都品牌形象地預兆到。
『文章內容來源于祖父筆記,沒經容許不可轉截!』
隨機文章: